skip to main |
skip to sidebar
對於化妝品的分類,是一個開發
和研發工作必須瞭解的第一件事,
依照行政院衛生署化妝品種類表,
總共分為十四類:
(細項請參照: 化妝品種類表)
所以當我們在開發一個商品之前,
首先必須對開發的商品有初步的分析:
開發的商品是屬於哪一個年齡層?
哪一個季節?哪一個時間?
開發的商品是屬於哪一個類別?
哪一個品目?有什麼用途?
開發的商品容器和平面設計希望的感覺為何?
該如何包裝有利於產品宣傳?
市售有哪一些競爭品?
如何找出商品的差異點和特色?
當確認商品所需的訴求之後,
並製定商品上市時程表【
下表以含藥商品流程為例,視實際情況調整】,
接著開發單位就開始尋找合適的容器,並設計外包裝,
而研發單位就開始思考應該如何架構處方,
並找尋相關所需的原料(製作半成品)。

以下就針對研發架構處方,提出一些思考方向:
(往後會針對每一種劑型再深入探討)
<例一>研發一款洗臉產品,必須先瞭解相關的資訊:
◎思考一、為什麼皮膚會產生污垢?
1.皮表剝落之角質細胞。
2.皮脂線分泌之皮脂,氧化後所形成的腐敗物質。
3.汗及其蒸發後之殘留物如:尿素、鹽類等。
4.皮膚表面附著之異物(如灰塵、殘妝)。
◎思考二、銷售對象為哪種膚質?(以油份水分平衡狀態)
1.油性皮膚毛孔較大較油膩(皮脂與水份較多)。
2.中性皮膚不油不膩又濕潤(皮脂與水份平衡)。
3.乾性皮膚表面乾燥(皮脂與水份不足)。
4.混合性皮膚又油又乾(皮脂較多與水份不足)。
5.敏感性皮膚對外來刺激較敏感。
◎思考三、洗面劑的種類有哪些呢?
1.洗顏膠(Cleansing gel):以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混合而成,
外觀呈現透液狀、黏稠液狀較溫和
不刺激,弱酸性至鹼性之間,可深層潔淨,屬年輕人產品。
2.洗顏乳(Cleansing foam):成霜狀或paste狀,
可置於軟管或廣口瓶中,按處方不同可區分 如下:
(1)起泡型:去油脂力強,一般為皂化型商品,pH一般介於8.5~9.5
之間,油性皮膚適用。
(2)非起泡型:一般為弱酸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,搭配乳化劑型,pH
一般介於5.5~6.5之間,和表皮pH接近,可洗淨污垢
,卻不會過度洗掉皮膚油脂,中、乾性及老化皮膚適用。
3.其他:肥皂、洗顏粉、洗顏露、洗顏慕絲。
◎思考四、是否有強調哪些訴求或機能性?
1.強化保溼度,不要有澀感。
2.添加美白、抗痘、抗敏等成份效能。
<例二>開發一款化妝水,必須先瞭解相關的資訊:
◎思考一、什麼是化妝水?
化妝水的定義:將不溶於水的物質溶解化後,
再以熱力學安定化所製得知透明液體。
但近年來不在此定義範圍內的產品卻相當多,
如運用microemulsion及lipid-nanosphere技術
生產出來的透明抑或半透明的化妝水,
將數%的油分乳化為O/W型再調整油、
水相比重所製得的不透明化水。
◎思考二、化妝水有什麼功效?為什麼要用化妝水?
1.柔軟皮膚。
2.給予肌膚適當水分。
3.調整皮膚酸鹼值。
4.幫助乳液面霜吸收。
◎思考三、化妝水的種類有哪些呢?
1.依外觀分:
(1)透明液體。
(2)含粉體:油性肌適用,Znic Oxide有消炎吸附作用,用後清爽。
(3)多層:使用前搖一搖,增加視覺感。
(4)微乳化體:增加乾性肌膚的滋潤度。
2.依目的可分:
(1)收斂型(Astringent):收斂化妝水能暫時性地
收斂皮膚表面多餘的蛋白質並抑制皮脂與汗
線的過度分泌,使用相當清爽亦可收縮毛孔,
【抑制皮脂分泌、避免脫粧】為主要訴求。
(2)柔軟型(Softening):柔膚化妝水除了補充水分
與保濕成份的基本目的外,亦會添加可軟化
角質成份軟化角質,除加速讓角質代謝外,
也讓其後的精華液、乳液 等保養品較好吸收。
~未完待續
參考資料:衛生署網站、Misasa Cosmetics教育訓練資料、
新化粧品學~光井武夫編。
除了原料的選擇外,
半成品的開發調配和放大生產試驗階段,
為了確保半成品內各原料之間的搭配性,
和原料搭配所能發揮的功效性,
以及半成品和產品包材之間的相容性(半成品+包裝=成品),研究人員平日必須增加自己本質學能,
多從原物料商原廠資料、網路、書籍、國內外期刊和專利,
獲取相關的知識,並且不斷的嘗試產品的調配和變化觀察,
讓學理和實務兩者的距離能慢慢的接近,
而架構出一套產品開發的方法和系統,
一個優秀的研發人員必須不斷的突破和創新,
不斷的尋找可以使用在產品上的素材,
經過相當程度的安定性試驗(如表一),
並做好完整的安全安定性評估紀錄確認後,始可生產販售。而針對半成品安定性試驗所做的評估,大致如下表﹕
一、短期試驗(Short term test):
短期試驗(含物性、加速、嚴酷試驗)
是研究人員在研發商品穩定性試驗上,
作為產品修改的依據,藉助各項分析儀器,
能夠再短時間內,初步評估實驗中產品安定性。
二、長期試驗(Long term test):
確認調製配方後,還需進行三個月的安定性測 試,
觀察其在不同環境下及產品物化性的變化。
舉例來說:
1.外觀(appearance)變化
(1)creaming酪化-油相分離出來
(2)separation 分離
(3)color change 顏色改變,退色
(4)graininess 粒狀的-低溫下,固化成顆粒狀
(5)color-半成品本身變色
2.黏度(viscosity):
溫度改變造成黏度改變,
尤其是脂肪醇類嚴重影響黏度,特別是乳液,
夏天黏度正常冬天則黏度上升,
有時甚至倒不出來。
3.香料(perfume)﹕
(1)Base odour change:base味道改變或消失,
防腐劑加不夠可能產生腐敗或保香劑太差。
(2)perfume change:香味改變,高溫時可能發生變化。
4.包裝(packaging):
(1)包材試驗:玻璃包材: 較安定,但玻璃內的鹼度
或其他雜質也會影響到香味及半成品。
非玻璃包材: 如塑膠,有些香料具溶劑性質,
會與塑膠容器起反應,
或著界面活性劑吸附在塑膠上影響半成品的安定性,
吸附香味致半成品變味。
(2)重量減少:
裝在容器內之半成品,
由於原料或水揮發而造成重量損失,
一般PE瓶會產生毛細現象,但揮發以不超過1%為準。
(3)重量增加:
半成品吸收空氣中水分所致,
如粉餅類或多醇類,吸收水分而使產品變質。
以上僅提供參考,最重要的還是化妝品開發
和研究人員對於產品品質的堅持,
才足以提供給消費者一個安全安定的商品。
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首先必須先了解開發產品的屬性,依衛生署的規範主要區分如下:含藥化妝品染髮劑、燙髮劑、及含有衛生署公告之「化妝品含有醫療或毒劇藥品基準」之成份,含量以不超過該基準為範圍以含藥化妝品管理。而含量超出基準者則以藥品管理。此類產品必須向衛生署申請含藥字號後始可販售。一般化妝品不屬於含藥化妝品的則列為一般化妝品,依衛生署規定免驗,但各廠商需做好內部控管。一個化妝品的產品開發可分為開發(外包裝設計)和研發(半成品研究)二個部分,而一個嚴謹的商品開發時間大約1~2年,有些日系的化妝品往往會花到3~5年的時間,流程大致如下:
化妝品乃是直接在人體頭髮和皮膚上使用,所以原料從取得到使用階段,為了確保其安全有效,必須審慎的評估其適用性。行政院衛生署制定了一套「化妝品原料標準」,以作為國內業界選取化妝品原料時的基準。文中詳列各種常用原料的名稱(包含學名、俗名、CTFA命名等)、物理性質、化學性質及功能,作為研究人員研發商品的參考指標。 儘管政府設定了各種標準,但這只能視為原料選用時的基本品質要求。對於原料的選用標準,不論得自天然的、合成的,除了純度等化學上的品管、分析標準之外,更重視其在安全性評估上的實驗數據。 所以一個嚴謹的製造廠,必須設定原料進廠的標準作業流程(Standard Operation Process),嚴格控管各項原料的品質,作為產品研發製造安全、安定的第一道關卡。(待續)